金沙集团186cc成色曾经依靠“煤粮钢”的传统农业大省安徽,如今一跃成为中西部工业第一大省。
2018年至2023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营收5.1万亿元,跃居中西部第1位、全国第7位,工业增加值总量1.4万亿元、升至全国第10位,迈入工业大省行列。
安徽如何实现赶超?
9月20日至23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即将在合肥举办。界面新闻记者提前实地探访了多家制造业工厂,揭示安徽制造昨天、今天、明天的跃升细节和布局谋划。
“灯塔工厂”引领:传统制造转型“智造”
传统家电企业海尔,在合肥干了件大事。
2017年9月,海尔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在合肥投资成立合肥领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合肥领智”),研发制造智能控制器产品。6年后,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合肥领智工厂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首座灯塔工厂。
WEF评价,合肥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合肥领智工厂)已部署了18个不同的4IR(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基础上,还通过对各级供应商及客户的端到端链接,将先进技术扩展到上下游的整个制造网络之中。
截至目前,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共153座,中国拥有62座,共有5座“灯塔”工厂地属安徽。
智能控制器是由微控制器芯片和执行电路组成的一种计算机控制单元,内置于家电、汽车电子等电子设备中,可实现对被控设备参数(如温度、光照等)的自动控制。换句话说,智能控制器可以让普通的电器变得智能,也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元器件。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控制器产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报告》,2023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约3.42万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达3.87万亿元。
基于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合肥领智打造了一个生产智能控制器的数智化互联工厂。界面新闻记者在工厂实地探访时看到,工装车运的一批空白电路板被自动放置到产线上,徐徐经过除尘机、印刷机,进入贴片工序后,被送往回炉焊接炉,初现元器件雏形,AI检测机通过智能光学检测保证半成品的合格率。
半成品完成后,被装入工装车,由AGV(自动导向)小车拉往暂存区,第一道工序至此结束。在该工厂,大部分工序均实现无人化,插件工序仍然需要人工作业。
工厂根据订单生产,流水线作业需要的员工数量、操作内容均有变化,如何精确把握?
据合肥领智该工厂运营平台长张建彬介绍,过去工厂SOP (标准操作程序) 是由车间工程师根据自身经验编写,效率相对较低。现在,合肥领智工厂打造出具备智能派工等功能的“虚拟IE工程师”,将SOP输出时间从3-4小时降至3秒以内,并可根据人员数量、人员工时段变化进行实时调整,从数千种组合中快速输出“最佳方案”,效率提升达到30%。
工厂正中间的中控大屏实时汇聚整个工厂的数据,从原料来料、仓储、备料到订单执行、进度跟踪、质量信息以及设备动态等,实现工厂与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工厂可实时掌握客户需求、工厂内部的产能情况、以及原材料供应商库存数据,并以此提前预测客户需求,动态指导供应商备产备料,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同时降低库存周转周期,提高交付及时率。
今年,领智工厂年产值预计将达12亿元。除了传统的家电行业,目前合肥领智工厂生产的智能控制器也已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业风机等领域。合肥智领总经理汤志强表示,工厂已经成为电子行业大规模定制平台,超50%的产品用于海尔自有品牌,其他品牌客户占比已超过40%。
“安徽制造业从家电到显示再到半导体,不断发展,这两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量较大,智能控制器的市场可能会出现指数级的增长。”汤志强说。目前,工厂年产2000万片智能控制器,处于满产状态。
这是安徽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安徽已有八成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五成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
一分钟造一辆车: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另一方面,安徽省把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突出发展十大新兴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点任务,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智能家电(居)、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创意、绿色食品等产业。
去年,安徽省首次将汽车产业明确作为首位产业发展。合肥对蔚来汽车的成功投资,既是蔚来发展的转折点,也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2020年4月,当时亏损百亿元的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签署协议,获得70亿元的战略投资,蔚来汽车总部落户合肥。
在蔚来与合肥市政府共建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里,汽车生产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平均一分钟即可下线一辆汽车。
2022年,蔚来第二工厂、园区首座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拥有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采用“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魔方”车辆存取平台、“飞地”智能装配岛等多项前沿技术,突破传统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局限,实现了高效柔性化生产,可满足近360万种个性化配置组合,从收到订单到整车下线仅需14天。这意味着,同一条产线可以同时生产不同车型、不同配置的车辆。
界面新闻记者在车身车间看到,该车间分上下两层,橙色机器人正在挥舞机械臂工作。据介绍,车身车间拥有钢铝两条生产线,941台机器人实现连接工艺100%自动化。在安装全车四扇车门时,多台机器人同时配合,自动安装完成只需要98秒,正负误差控制在0.5mm。完成车身拼装后的半成品,通过电梯下楼,被传送至涂装车间进行喷绘。
涂装车间建立了“魔方”车辆存取平台,将传统的平面库存改为立体库存,设置6层408个车位。机械抓手抓取车身犹如“抓娃娃”,无需“先进先出”就可灵活调用库存,缩短排序时间,减少生产停顿,减少20%工艺距离。
园区引入关键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与高度聚集的产业链,目前已有10家蔚来汽车合作伙伴工厂入驻。界面新闻记者在总装车间看到,一条生产连廊将座椅供应商与工厂相连接。园区供应商生产的座椅直接通过连廊进入汽车生产线进行组装。蔚来自主开发了物流智能运营中心,实现合作伙伴-工厂一体化运营。
包括蔚来在内,安徽省规模以上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已超1360家。今年前8个月,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94万辆,同比增长80%以上,占全国比重的13.4%,总量排名由去年同期的全国第4位升至第2位。
低空经济竞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亮点十足,安徽在未来产业,也提前筹谋布局。
2022年,合肥引入首家eVTOL企业零重力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下称“零重力飞机”),前瞻开辟低空经济赛道。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也被称为“飞行汽车”,主要瞄准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
2022年5月,零重力飞机正式发布首款多旋翼eVTOL飞行器ZG-ONE。ZG-ONEZG-ONE设计总重650公斤,有效载荷2人,巡航速度75km/h,航程30公里,航时25分钟,应用场景包括旅游飞行观光、货运物流、私人飞行、应急医疗、特种应用等。2023年9月,ZG-ONE产品级机型总装下线并成功试飞,目前正式适航受理审定阶段,预计2025年底-2026年初可以取得型号合格证。
“这个构型技术比较成熟,又比较小巧灵活,我们是通过换电的方式来补能,运行效率比较高。另外顶置旋翼和整机弹射降落伞的配置让它的安全性也很强。270°全景的悬窗可以提供更好的观景视野。”零重力飞机联合创始人贾思源说。
与此同时,零重力飞机也在研发另外一种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ZG-T6,设计总重2500公斤,有效载荷6人,续航里程300公里,巡航速度250km/h,续航时间90分钟,具有长航程、高航速等优势,可用于中长途交通出行。2023年9月,ZG-T6缩比机试飞成功,其全尺寸机将于今年下线。
此外,零重力飞机还在生产一款eVTOL以外的飞机——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A。RX1E是我国首款新能源飞机,于2013年首飞成功,后经过优化大幅增加了航程和续航时间,改为RX1E-A。RX1E-A设计总重630kg,有效载荷2人,续航里程280公里,巡航速度120km/h,续航时间150分钟,目前核心零部件已实现全部国产化。
2017年11月,RX1E-A首飞成功,2018年10月取得型号合格证(TC),2019年4月取得生产许可证(PC)。目前,该飞机由零重力飞机主导生产制造、市场运营和全球化销售。贾思源说,该机型价格区间在120万元至160万元之间,今年将交付30-50架,主要客户是航校和通航公司,用于初级驾驶员培训、低空飞行体验、低空作业等。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定义为“新增长引擎”。贾思源明显感受到了行业的升温,eVTOL的研发竞速也超乎预料。
今年4月,《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正式印发,明确要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发挥六安、滁州、马鞍山等市低空制造业配套优势,彰显安庆、宣城等市低空服务业特色,基本形成双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
界面新闻在芜湖采访时发现,作为国内最早发展通航产业的城市之一,芜湖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可控的航空产业链,涵盖了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通用航电、航空部附件、临空经济、低空运营等。贾思源也透露,零重力将与芜湖的低空经济企业在飞机制造、供应链整合等方面加强合作。
2023年,芜湖市低空产业产值已达400亿元,同比增长26.58%。根据芜湖市的规划,到2025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低空经济仅仅是安徽所布局的未来产业其中一个分支。根据《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安徽省将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条,到2027年,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先进材料、人形机器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建设1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到2030年,累计建设3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